刊名:图书情报导刊
主办: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ISSN:2096-1162
CN:14-1383/G2
影响因子:0.484117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那么代价是什么?是极高的售价、是直到Surface Book3都还没能解决的诸多问题,以最新的Surface Book3为例,最低售价为元,配置为十代酷睿i5处理器+8GB内存+256GB存储(官网已是无货状态)。
这个配置在现在看来已经属于淘汰的范畴,小雷想要找到一款配置相似且依然在售的同类型设备,结果发现基本不可能,目前在售的类似二合一设备中,包括华为、联想等厂商在内都已经升级到十一代酷睿处理器,而售价更是只有同配置Surface Book3的一半。
不过,基础款Surface Book3本就不是目标用户想要的产品,可以在独/集显之间无缝切换,提供高性能和长续航双重体验的独显版本才是Surface Book的优势区间,那么搭载独显的Surface Book3售价是多少呢?答案是元,而且是优惠价,原价为元,配置为十代酷睿i7+16GB内存+256GB存储+GTX1650。
同重量、同配置的轻薄笔记本电脑,价格仅为Surface Book3的原价一半,如果是购买苹果全家桶甚至可以买下一套MacBook Air+iPad Pro,在换用M1芯片后,不管是办公还是设计、视频渲染剪辑都要优于Surface Book。
所以,除非是对便携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并且不能接受苹果套件的用户,否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选择苹果套件或是普通的轻薄笔记本+平板电脑套装是更好的选择。特别是在各大厂商纷纷押注互联生态的情况下,多设备的互联使用体验相较于数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足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要。
从微软的角度来看,Surface Book系列耗费了不低的成本,但是却没有在二合一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据到应有的市场份额,甚至销量还不如华为、联想等厂商的同类型产品,而且可以预见的未来也很难将铰链成本降低及体验进一步提升。
小雷认为,砍掉Surface Book产品线的想法可能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决定,甚至去年传出的Surface Book4概念设计图其实就是今年发布的新产品Surface Laptop Studio,Surface Book系列已经是名存实亡。
实际上能够将Surface Book的产品线维持六年已经超过了小雷最初的预料,以Surface Book的销量来看,考虑到研发和制造成本。Surface Book卖一台亏一台可能并不夸张,能够将产品线维持这么久除了微软财大气粗之外,小雷都很难想出第二个答案。
微软在坚持了6年后,终于也是扛不住了,Surface Book3应该就是该系列的绝唱了,可以确定的是Surface Book系列的隐退并不会对现在的二合一市场造成多大冲击,鉴于二合一市场在轻薄本市场都算是小众的存在,甚至不会有多少网友知道Surface Book已经关停。
Surface Book的失败对于微软来说,也许算不上多大的打击,毕竟整个Surface产品线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市占率都不高,甚至低于MacBook系列产品的市占率。
对于微软而言Surface产品线的存在意义其实不在于盈利,更多的是为了硬件产品布局以及教育市场,而且在二合一市场中,Surface也算是独一档的存在,一些独有的体验也确实是其它厂商无法提供的。
实际上,在轻薄本和二合一笔记本电脑市场中,Surface的体验并不算差,但是产品的销量却一直不佳,根本性的原因还是在价格上,虽然做工、设计出色但是却依然难掩配置在同价位同类型产品中的劣势。
以Surface Go3为例,这款产品主打低端入门便携市场,但是起售价却近3000元,配置则是奔腾处理器+4G内存+64GB存储,考虑到安装系统所需的空间以及预留的更新、缓存空间,实际可用存储可能不到20G(虽然支持TF卡扩展,但是速度远不如内置存储),而4G的运行内存在当下的PC环境中仅能勉强应对日常办公和上网的需求。
纵然Surface Go3有着出色的做工,但是如果无法提供应有的使用体验,用户自然只会给出差评。其实不仅是Surface Go3,Surface一系列产品都存在明显的高价低配问题,甚至可以扩大到微软的大多数硬件产品身上,比如某款独特的双屏手机。
其实,微软的硬件产品问题并不在设计上,单论设计微软的硬件设计水平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具体到产品本身,使用体验确实难以与价格契合,在同类型产品中永远不乏替代品。 文章来源:《图书情报导刊》 网址: http://www.tsqbdkzz.cn/zonghexinwen/2022/0422/1106.html 上一篇:读书 | 当艺术失去了边界……《以创造抵御平庸
下一篇:世界读书日 全民品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