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图书情报导刊
主办: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ISSN:2096-1162
CN:14-1383/G2
影响因子:0.484117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读书 | 聚焦全职妈妈,呈现她们跌跌撞撞又能量

来源:图书情报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是一位人类学学者对全职妈妈社群四五年持续参与、观察、记录和思考的纪实作品,也是社会学及人类学笔记,真实呈现全职妈妈的境遇,思索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困境,反思和探索

这是一位人类学学者对全职妈妈社群四五年持续参与、观察、记录和思考的纪实作品,也是社会学及人类学笔记,真实呈现全职妈妈的境遇,思索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困境,反思和探索女性价值多元的可能性。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女性可以身处更加包容的社会,可以拥有更多可能的选择,并不需要被某种命运绑缚。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

马 威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书摘:

碰撞:那些现实的坚硬与柔软

四年来,我陆陆续续与自称为“全职妈妈”的女性群体对聊,在其中,我听到过“孤独”“无助”“烦恼”,我应对过“难过”“绝望”“挣扎”,她们讲述生活过往,即使再平和的状态也仅仅是“知足”而非幸福。这些女性生活基本富足,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们的情绪也许在很多人听来都是无病呻吟,但是她们却时常感受到来自与虚空碰撞而产生的坚硬痛楚。

“这些疼痛那么真实,但是为什么我就没办法把它讲出来。”

“我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被消耗,但是消耗我的是什么,我却不知道。”

“我的生活里没有什么好事,也没有什么坏事,但是我为什么总是感到绝望。”

在整理这些访谈资料的时候,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出疑问:

“她们为什么都有着或浓或淡的忧愁?”

“她们明明知足为什么却并不开心?”

“为什么没有一位女人被幸福充盈?”

“难道只因为她们是女人吗?”

还是,另有原因?

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对男女两性的人生有着精辟的概括: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我们非常不情愿地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按照性别就粗暴地分为两类,“男人”和“女人”,但是,触手可及的经验却屡屡将人推至两条道路。男人被赋予了重任,不管这个重任是什么,总之,他们必然要走出去,在社会的捶打中历练价值,实现自我。而女性呢,因为她与人类新生命的诞生有着绝对联系,她就注定要为“诞生”生命做好准备,她注定要寻找一方安稳,一处庇护,一个能守护孕育、安放幼雏的安乐窝。比起男性奋力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不同,女性则总被鼓励学会等待,接受追求,克制住所有可能带给她挑战的欲望。男人要驯服的是全世界,女人要驯服的是她自己,她只要找到那个愿意提供“窝”的另一半就足够了。这就是女人被教导要滑下去的快乐,而一旦顺从“什么也不必做”,那么一切所谓的获得也都无法属于女人自己。她可能会突然在某一时间发现,意气风发的丈夫总是行色匆匆,豆蔻年华的孩子们也急不可待地找寻自己的世界,年轻时诱惑过她的幻想逐渐黯淡了颜色,闪闪发光的美好画面也失去了清晰的轮廓,从憧憬中惊醒的她,面对的可能是一处毫无生机的沼泽,她捕捉不到成就,把握不住收获。她不仅是丈夫的观众,孩子们的过客,甚至她也与自己无关!

我们整个社会,无论是代际历史的纵向,还是国外对比的横向,都普遍缺乏对全职妈妈的认识和支持,社会舆论没有形成对全职妈妈存在的共识,全职妈妈的家庭成就被视为“理所应当”,全职妈妈的烦恼被认为“无病呻吟”,缺少被社会接纳和理解的公共舆论平台。家庭中的另一半也大多认为,“女人在家中,那么家里的一切都可以交给她了”。而如果家里发生任何事情,都会引起全职妈妈的深刻自责。

各种影视作品、书籍乃至自媒体,凡是聚焦于全职妈妈这一群体则有意无意放大着她们的这种焦灼与无助,伴随着全职妈妈群体越来越庞大,她们的公众面貌却趋于呆板。这些媒体似乎赋予“全职妈妈”声音,而这些声音传达出来的却是单调到无聊的“焦虑”“焦虑”和“焦虑”。

“其实,并不是这样。”在我访谈全职妈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每个人故事里都有着不同的精彩和落寞,也都有着与你我一样的轻松驾驭与拼命应对,有着不同的人生桥段,也有着相似的爱与哀愁。


文章来源:《图书情报导刊》 网址: http://www.tsqbdkzz.cn/zonghexinwen/2022/0308/1087.html


上一篇:读书 | 当传记有了专业加持,读者又该如何打开
下一篇:商务印书馆3月十大好书发布:大众类图书引领“